◎林益政/多倫多大學博士生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希望打破大家的一些迷思,或是分享我們對這些迷思的看法。
迷思一:推薦信
- 大哲學家的推薦信
在我第一次申請落敗的時候,我當時深刻地認為我沒上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沒有國外哲學家或大哲學家的推薦信。因為那些英美澳學生的推薦人都是有名的哲學家,所以我的申請文件當然贏不了他們。因此當時我到了澳洲Dianoia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ACU)讀第二個碩士,同時搜集我心中「大哲學家」的推薦信。我後來收集到了每年平均發表五篇前十期刊的哲學家兩位、SEP條目作者且每年平均發表一篇前五期刊哲學家一位、澳洲大哲學家一位共四封推薦信。我以為我有了這四封推薦信,我一定會大上特上,但結果是「沒有」。
我重新檢視了這個迷思「有名的哲學家寫的推薦信」,也去詢問了我其中一個指導教授關於這個迷思。老師說他曾經在美國前五名校當審查委員的時候,他從來都不覺得推薦信很重要,他常常也都沒有看推薦信,只有在當兩個學生他選不出來的時候才會去看一下推薦信講了什麼。因為他覺得推薦信都講差不多的東西,什麼這個學生很有熱情之類的東西。另外一個因素可能是我找的其中一位哲學家根本不夠了解我,因為我跟他的關係只是他當過我研討會的評論人,以及通信討論過幾次哲學而已,所以說實話他其實很不了解我,也不知道我平常做的研究是什麼等等,以至於讓審查人覺得這只是一封「大哲學家」的信而已。
跟老師談完之後我很震驚,畢竟我一直以為推薦信超級重要。(但這個經驗分享也不是要說推薦信不重要。)在這裡我分享我跟老師的對話,是想點出其實每個審查人想看的東西以及認為的重要程度不盡相同,有的人很重視推薦信,但也有人不重視,所以就算今天有大哲學家的推薦信也不保證我們一定會申請上。
- 審查人朋友的推薦信
另外一個相關的迷思是「如果我的推薦人是某學校審核者的朋友,那我上的機率就一定很高」。在這次的申請中,我一直抱持著這個迷思,最後還是失敗告終。我申請加州某學校,該學校的審核者是我兩位推薦人的摯友,他們常常一起爬山或是出國玩等等。此外,我也確定該哲學家確實是這次的審查人,但最後我還是被直接被拒絕,連考慮都不考慮。
「大哲學家寫的推薦信」、「審核者朋友寫的推薦信」一定好嗎?答案是不確定的,但唯一能確定的事情是他們通常會更重視WS,也就是說就算推薦信把我們寫得像百年難得的奇才,但WS寫得沒那麼好,那他們會選擇相信WS才是真正反映我們實力的東西,畢竟那是我們交出去審核的作品。1
迷思二:我有發表期刊
在我第一次申請失敗過後,我開始檢討我需要增進哪些申請資料。除了大師的推薦信外,我從各學校博一生的CV中發現有一些人在申請的當下就有發表文章了,所以我堅信發表文章可以為我的申請文件加分。
於是,當我開始我的第二個碩士之後,首次與老師的meeting時,我就直接跟老師說我要發表文章,這是我讀這個學位的目的之一,當然最大的目的是申請上博士班。也就因為這個目標,我開始走上了寫文章投稿的路。大家都知道投稿哲學期刊耗時一年半載,所以我碩一上就開始寫以及投稿,在被拒絕兩次之後很幸運的被第三個期刊青睞,順利的投稿上了這個前十名的期刊。2雖然是跟老師合寫,但我覺得我至少有了一個前十期刊當作我的申請文件,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覺得我應該是穩上了!但結果跟我想得完全不一樣。
當然有非常多的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可能是文章不適合寫成writing sample等等。但這個迷思想要表達的是,就算有了前十名期刊的發表,也不保證申請會一切順利。有發表真的不一定會加分,也有一堆人上前五名的學校但一篇發表也沒有,申請看的是全部申請文件的綜合表現,就算其中一項突出也不會因為某一項的突出而被馬上錄取。不過如果WS寫得非常突出,這當然會加大申請上的機率。
後記:當結果出來之後我開始聯絡我有上的學校,並跟教授約時間聊天,詢問一下系上未來的規劃,怎麼幫我們找工作等等。其中一個教授突然說,他不喜歡在博士最後一年以前有發表的人,甚至他不會建議自己的學生在博士的初期發表文章,因為他覺得發表文章就應該是發表質量很好的文章,而當我們到了博士後期,我們的能力應當比博士前期還要好,想法、文章到那時候也會比較成熟,發出這樣的文章對未來才比較有幫助。當然這段話不能直接說可能就是他不喜歡我有發表文章所以才給我備取,但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有些哲學家是不喜歡學生太早發文章的。各種喜好的人都可能成為審核者,所以當然有可能遇到不喜歡已經發表文章的學生,所以與其花時間發表文章,不如花時間寫好WS。
Footnotes
- https://twitter.com/Alex_A_Guerrero/status/1453778779709521921
- 期刊排名來自這裡https://leiterreports.typepad.com/blog/2018/11/best-general-journals-of-philosophy-2018.html